欢迎访问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南炼校区)!
浏览数量:12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海门)实验初级中学南炼校区 发布时间: 2025-06-19 来源:本站
五月骄阳暖,教研正当时。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推动教学创新,我校七、八年级于 5 月份举办了精彩纷呈的校内公开课展示活动。活动中,教师们各展所长,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创新的教学设计,让课堂成为知识与智慧碰撞的舞台,也为全校教师提供了一场教学交流的盛宴,助力学校教育教学迈向新台阶。 语文组
谢兆国老师在八(2)班开设《登勃朗峰》公开课,以 “游踪梳理 — 奇景赏析 — 人物分析 — 语言品味 — 总结拓展” 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理清脉络,在默读批注中感受自然之壮与描写之妙,于细节讨论中剖析车夫形象、体会幽默笔法。课堂注重读写结合与情感浸润,既让学生习得写景叙事技巧,更传递出对自然的热爱与积极生活态度,展现了深度阅读教学的生动实践。
周大华老师在八(3)班开设《一滴水经过丽江》公开课。课堂上,周老师播放丽江美景视频,带领大家走进梦幻丽江,激发对课文的探索欲。紧接着,同学们默读梳理“一滴水”的游踪:从玉龙雪山起始,经驿道、村庄、丽江坝、黑龙潭,再到四方街,最终汇入金沙江。在赏析环节,大家品味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的妙处,感受丽江自然与人文之美,像描写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画面感十足。还探讨以“一滴水”为视角的独特构思,体会到这种写法新颖且能全方位展现丽江。
钱仪婷老师在八(3)班开设校内公开课,课题为《我就是编剧——戏剧之剧本改编》。这节课创设了角逐校内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学习情境,带领学生学习剧本分幕、尝试剧本改编,将七年级课文《木兰诗》改编成剧本。小组活动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掌握编写剧本的策略方法,为接下来的剧本表演奠定扎实的基础。
王倩老师在七(2)班开设 《读懂科幻作品》的公开课。课堂上,王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书本课文,并拓展阅读,比较几篇科幻作品的共同点,引导学生思考科幻与人的关系,科幻作品的常见主题等,让学生学会理解科幻作品的写作方法。 课堂内容循序渐进,学生收获良多。
数学组
汪芳老师在七(1)班开设《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公开课。汪老师首先让学生解决几个不同类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再请同学观察结果,从而使学生自己获得最终的结论,并能通过结论灵活地解决问题。
赵颖老师在八(3)班开设《二次根式的运算》公开课。赵老师首先让学生回忆整式的相关运算,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总结出二次根式的相关运算法则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总结易错点及,发掘更为优化的方法。
王大燕老师在八(2)班开设《反比例函数》公开课。王老师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在应用背景中抽象出新的函数模型—反比例函数,并带领同学们归纳出反比例函数一般式,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呈现的特征。
数学组三位老师的课堂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促使学生自己通过操作、观察、类比、归纳等手段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英语组
孙倩老师在八(2)班开设《8下Unit 6 Integrated skills》公开课。孙老师先通过图片展示我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引出贫困山区孩子读书难的困境,进而向同学们介绍了青年教师支教的志愿者项目。接下来,孙老师带领同学们在听力训练中了解Judy的支教生活。最后,老师组织同学们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帮助他人。本节课,既渗透了听力技巧的教学,又同时引导同学们乐于助人,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完成了单元主题意义的升华。
殷玲玲老师在七(1)班开设《7下U6 Integration A-C》公开课。殷老师紧扣单元主题“斑斓多彩的地形地貌”,展示我国甘肃张掖丹霞地貌和西北地区雅丹地貌的配图,引导学生阅读短文,引入课堂。在阅读过程中,殷老师带领学生完成与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相关信息的表格,帮助学生聚焦关键信息,学会从文本与配图的结合中精准提取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地理位置、形态特征以及形成原因等核心要点,初步培养学生信息获取与整合能力。
物理组
高飞老师在八(1)班开设《10.1 走进分子世界》公开课。高老师由物质可分着手,引入分子概念,并比较分子大小,让学生初步了解分子很小 、肉眼不可见的特性,并与前面长度单位联系,复习了纳米。之后老师逐个通过实验,总结出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内容,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最后通过课堂练习巩固课上知识。课堂上教师设置的实验活动丰富多彩,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德法组
唐义众老师在七(1)班开设《保护人身权利》公开课。课堂以“校园欺凌典型案例”导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肖像权和名誉权等法律概念。学生们在思辨中深化了对“权利边界”的理解,该课“将抽象法条转化为生活实践,体现了德育课程的实践性”。
张琼老师在八(2)班开设《国家行政机关》公开课。她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国务院、卫健委等部门的职能分工。课堂特别设置“我是政策宣讲员”环节,学生化身工作人员,用方言模拟解读惠民政策,生动诠释“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课程设计“兼具政治性和趣味性,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历史组
赵欣老师在七(1)班开设《21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公开课。首先,教师用《典籍里的中国》视频片段引入本课科技巨著《本草纲目》,接着用概括要点的方式学习了明朝的科技著作,并就我国历代以来的医学成就进行复习巩固。同时,教师引入视频帮助学生理清明长城的相关内容,采用阅读地图的方式学习北京城,并通过提问两者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大建筑的价值。最后,教师用表格归纳的方式学习了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代表性思想。
生物组
耿丽霞老师在八(3)班开设《生物多样性单元复习》公开课,课题内容以走进多彩云南为主线,带领同学们回顾了生物多样性、生物世界、生物进化主要历程等内容。课堂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借助AI动画,KT白板、课堂小游戏及课堂奖励等多种教学活动,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植物、动物、微生物世界鲜艳亮丽的图片吸人眼球,可爱的导游小金金惹人怜爱,也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学会尊重自然,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董琴老师在七(2)班开设《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公开课。课堂上,董老师结合实验、视频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自主构建蒸腾作用的概念,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生态观等生命观念。通过实验方案制定、实施和分析,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设计、获取信息和总结概括的能力。本节课既让学生掌握了植物生理知识,又引导他们以科学视角关注身边生态现象。鼓励学生探索生命科学奥秘,为守护绿色家园注入青春力量。
黄芳老师在八(2)班开设《复习迎考》公开课。本节复习卷讲练结合试卷和ppt高效务实,学生专注投入、互动积极。教师精准剖析重点难点,有效巩固知识点,显著提升解题能力与应试技巧。
地理组
栾静怡老师在八(2)班开设《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公开课。栾老师巧妙运用思维导图和复习教材,引导学生系统回顾东半球主要区域(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经济特点及其内在联系。课堂注重知识网络的构建,通过精选典型例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区域特征和对比区域差异的能力,课堂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朱雨薇老师在八(1)班开设《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公开课。朱老师采用了“问题驱动+情境探究”的复习模式。她精心创设了与东半球热点地区或典型地理现象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特别强化了地理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为中考实战提供了生动的演练场。
朱婷娜老师在七(2)班开设《美国(第一课时)》公开课。她充分利用地图、景观图片和视频资料,带领学生“走进”美国。课堂从美国的领土组成和地理位置特点入手,重点探究了美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下节课的农业发展奠定了知识基础。朱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并设计了趣味性的小组合作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兴趣。
信息组
康淑琛老师于西五楼机房开设校内公开课,课题为《初识人工智能》。课堂以“未来科技探索官”闯关为情境主线,带领学生解锁人工智能的基础概念与应用场景。通过体验智能语音识别、图像分类等趣味互动项目,结合小组协作探究,引导学生动手实操简易AI模型搭建,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理解人工智能的运作逻辑。整堂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有效激发学生对前沿科技的学习热情,为后续深入探索人工智能领域搭建了良好的认知桥梁。
陈砚池老师于西五楼机房开设校内公开课,课题为《网页制作》。课堂创设“校园文化宣传网页制作大比拼”情境,瞬间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陈老师先系统讲解网页布局、色彩搭配等基础知识,借经典网页案例剖析,让学生明晰设计要点。随后,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从构建HTML基本架构,到运用CSS美化页面,逐步掌握网页制作技能。小组合作时,学生们热烈探讨创意,分工协作,将知识巧妙运用到网页设计中,在互动中深化对网页制作流程的理解,为后续深入学习网页开发筑牢根基 。
活动总结
此次七、八年级校内公开课圆满落幕,课堂上师生思维的碰撞、互动的火花,彰显了学校 “以生为本” 的教学理念。未来,我校将继续深耕课堂改革,以公开课为契机搭建更多交流平台,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师生成长的阶梯,为打造更优质的教育生态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