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南炼校区)!
浏览数量:143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海门)实验初级中学南炼校区 发布时间: 2021-12-07 来源:本站
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祖国的繁荣富强与城市的飞速发展,2021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党支部联合中交三航局南京地铁6号线项目党支部开展了“地铁载梦·爱心助学”党建共建活动,地铁项目部的青年党员为我校师生讲授地铁科普知识,并邀请师生前往体育场施工场地进行现场观摩,让我校学生开眼界,学新知,收获满满。
2021年11月29日,地铁六号线项目党支部青年党员张凯来到南炼校区,为全校学生举办了地铁知识科普讲座。张凯以PPT讲解和BIM技术可视化模拟视频介绍的模式,以金陵石化站地铁修建为例,通过通俗易懂的图文、视频和生动有趣的讲解、精彩的互动设计,从地铁的诞生、分布、选址、前期勘探、土方开挖、主体结构建造、盾构、车站装修等方面为同学们科普了地铁建造的全过程,并结合初中力学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铁转向的原理。讲座现场,同学们对地铁造价、地铁盾构技术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提问并互动。
2021年11月30日、12月2日,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师生60余人在胡荣华书记和谢兆国副校长的带领下分两批来到项目施工现场,实地参观体育场的施工景象。活动开始前,地铁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讲解了施工现场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正确佩戴安全帽的方法后,同学们进入施工现场。
头戴安全帽,同学们进入施工工地,看到了已经打通的隧道,“隧道可真大啊,里面怎么布满了那么多螺丝钉……”同学们一边参观,一边发出阵阵惊叹,被眼前宏伟的工程所折服。在项目党员的带领下,师生一行参观了样板展示区和第二、三节段顶板,面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钢支撑、钢筋保护层、混凝土原料、排水等问题,项目党员一一做了解答。参观现场,使我校师生直观感受到地铁的施工过程,了解项目的建设内容,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争取学成后加入祖国工程的事业中来。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感受吧!
地铁施工现场观后感
七(1)班 沈思默
观看了地铁施工后,我感到震撼。城市高速发展使交通拥堵不堪,让各城市的未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改善交通,各城市建立了地铁交通网络。为了把地铁建设出来,一线的建设者们在岗位上夜以继日地奋斗,他们敬业、奉献的精神让我无比敬佩。同时通过这样一个立体的轨道交通网络辐射,它将势必解决交通拥堵情况,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修建地铁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地铁修建过程相当艰辛,计划还需3年时间才能完成。同时在修建过程中,复杂的地质,保护文物建筑的要求,盾构机挖掘的失效,地基沉降的把握等这些难题都是通过专家反复研究探索才解决,如此看来便可知这项工程的复杂性。
地铁的建筑花费了很大的物力、人力,其中每公里的地铁造价就接近几亿元。在修建中,为了保护古代文物设计师,修建时选择了一条首次运用于的施工方案,挖掘方式由平行走向变成上下叠落,开挖面积的缩小,减轻了对地基的影响,隧道即使在狭小的空间也能顺利通过。
通过这次观察地铁修建,我感触很多,也看到了工程师们修建地铁遇到的困难,及对岗位敬业的精神。总之,这次实地观察地铁,让我对地铁相关的知识有了很大的收获。
地铁建设现场参观感受
八(2)班 张安迪
本周我与同学们前往了学校门口正在建设的地铁6号线内部进行参观。刚进入地铁施工的大门,只见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一个人分发了安全帽,教我们如何使用它以及参观时注意安全问题。
我们先是参观了地铁内部,我们顺着楼梯下来。来到顶板上,底下时不时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建筑工人们正在扎丝固定,脸上的汗流的在洗脸一样,泥巴和汗水混在一起,脖子上挂的毛巾也湿了。空旷潮湿的地下空间,无处不在的灰尘和噪音,可见工作环境有多恶劣。现场上方机械轰鸣,吊运的钢筋往来,工人们忙碌的工作着。看到这些工人我感觉他们真的很辛苦很不容易。
劳动创造世界,平凡铸就伟大。冬日里,他们与低温较量,与寒风抗衡,用辛勤的汗水为城市建设默默奉献,铸造着城市的美好明天。在此我要致敬每位建筑工人。
紧接着我们又跟随着另外一个引导员,听着引导员给我们细心讲解。还介绍了地铁内部的模型。讲解员介绍了内部结构,有些原理还与物理、化学有关。讲解员有的讲解我还是不懂,知识面太窄了,还要好好学习。
时代大潮滚滚向前,复兴号角也已经嘹亮吹响。作为新青年,只有脚踏实地,步步向前。推动“中华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本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我们在享受便捷生活方式的同时,这背后有无数人在辛劳的付出。感谢中交三航公司为我校学生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可以让同学们走进最基层的工地,亲身体验铁建人的辛苦。本次活动增进了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党支部与项目党支部的联系与了解,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我们国家在城市建设上的伟大成就,同时也近距离感受到了工人叔叔的辛勤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